席祯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热门小说网www.guaiwei.net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不过,哥嫂所在的桐城她还是挺想去一趟的。

那可比小县城大多了,淘些这边没有的东西回来,挣点大学生活费也好。

她把手上的钱理了理:最近做衣服赚的,徐母一分没留都给了她;加上原先攒着的小两百;哥嫂给的大红包;代表镇里去县城参加劳动标兵表彰会得的奖金;保送华大后六中给的奖金……

林林总总加起来,手头余款四百零五块,委实不少了,毕竟工厂里八级工的月薪待遇还没破百。

徐母帮着收拾了一堆吃食:

木耳菌菇是她舅舅清明后上山摘了晒的,还很新鲜。

一包她嫂子娘家送的海带、虾米。尽管不值钱,但桐城那边想吃未必买得到。

徐茵回忆了一番书中关于桐城的介绍,哦,那是个四面不着海的内陆省市,如今交通还不怎么发达,想吃点海味确实没那么方便。

她心里一动,打开了个赚钱的小思路:

既然能从桐城带这里买不到的商品回来赚差价,也完全可以捎些这里有、而桐城没有的过去赚差价啊。

她决定出发前去趟嫂子娘家还有外婆家,多买点海味、山货带过去。

反正有扩容背包呢,不怕拎不动,再不济还有系统仓库。

于是次日一早,在她妈“家里这么多海带、虾皮吃不够还要去吗”的万分不解眼神中,骑着小电驴出了门。

徐大嫂娘家姓李,是后海村最大的姓。

李父李母今年六十有五,膝下三子三女,除了徐大嫂,其他两个闺女都嫁在本村。

三个儿子虽说分了家,但就在隔壁,有事一喊就能来。

听说亲家小姑来了,都很意外,放下手里的活,热情地迎她进屋。

“茵茵早饭吃了吗?”李母问。

没吃的话,这就下厨煮碗挂面溏心蛋,这是本地人招待客人的最高规格。

徐茵忙说吃过了。

李母依然让大儿媳去煮了碗溏心蛋,不放挂面,但鸡蛋打了俩,冰糖也搁了不少。

徐茵有点扛不住他们的热情,但也知道这是他们招待来客的淳朴热情。

幸好来之前有所准备,从不显眼的扩容书包掏出两瓶高粱酒、两个橘子罐头、两斤红糖。

高粱酒是路过供销店买的。

红糖和罐头依旧是系统里的囤货。

李家人哪里肯收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其他类型推荐阅读 More+
冰封末世:校花?我家真塞不下了

冰封末世:校花?我家真塞不下了

汤圆很甜
末世降临,全球冰封! 唐龙烨一个含着金汤勺出生的富二代,却被一个所谓的校花,和几名室友背刺,最终竟活活饿死在房间中。 原以为这一切都已经结束,可他却重生到末日前的一个月,更是拥有了一个金手指! “这一世,且看我如何打造无上堡垒,囤亿万物资,护我爱之人!杀我恨之人!” “萝莉?御姐?” “想必你们也不想饿肚子吧…”
其他 连载 53万字
我的知青路

我的知青路

午子鸣
广大的知识青年,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下,到农村去插队落户,接受贫下中农中农的再教育。在集体户的生活和生产劳动的亲身经历。体现了那一代年轻人的精神风貌。听党话,跟党走,愿为社会主义建设奉献青春和力量。
其他 连载 11万字